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直面資源版圖變遷

20世紀絕大部分時間,天然資源如能源、糧食、水等原材料的價格普遍在下跌,支持瞭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這一美好的時代似乎已終結,單單過去十年就完全吞沒瞭上世紀的價格跌幅。隨著資源版圖變遷,人們不禁要問,居高不下的資源價格和不斷增加的經濟、社會、環境風險,未來是否將成為常態?類似的擔憂過去也曾多次出現,但回頭看來,當時的風險其實並不存在。1798年人們最擔心的核心問題是土地,當時馬爾薩斯提出著名的“人口論”,指出人口增長速度過快,非可得耕地所能承載,必將導致貧困和饑荒。拜工業革命所賜,馬爾薩斯當初預想的“悲慘世界”並未出現。隨著工業革命橫掃英國,接著席卷整個歐洲和北美,土地可得性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因而被打破瞭。盡管馬爾薩斯理論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曾因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關於成長限制的觀點得以短暫復興,但主宰20世紀的學說是,市場通過提供充足的供應和生產力成為拯救力量。事實證明此論述(也是當時的盼望)大致上並沒有錯。隨著科技進步、發現並推廣新的低成本供應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按實際計算的商品價格指數在20世紀期間下跌瞭將近一半。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畢竟20世紀全球人口的成長有4倍之多,全球經濟產出大約提高瞭20倍,相當於對不同資源的需求劇增600%至2000%。過去十年資源價格攀升,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再一次讓關於資源的辯論升溫。市場和創新顯然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答案,並有可能會再一次力挽狂瀾,令全球脫離困境。當今,人、設備、感應器通過數字網絡連接在一起,讓數據的產生、溝通、分享和取得實現瞭革命性的變化。這些網絡有助於資源體系的生產力轉型:創造出高智能電網,支持高智能建築,強化能源勘探所用的3D和4D地震技術;數字網絡甚至還對身處非洲次撒哈拉地區的小型農戶形成影響。來自航天產業的技術幫助風力發電效能轉型,材料科學的進展大大改善瞭電池的性能,改變瞭電力儲存潛力,長期而言,使得交通運輸業的能源選擇趨於多元化。有機化學與基因工程將有助於培育下一次綠色革命:改變農業生產力、生物能源供給、陸地碳吸存。簡言之,資源科技與時俱進,但攀升的資源價格更有可能加快創新速度。然而,當前挑戰的規模不容小覷,而且要在全球范圍得以應用並提升資源效率的技術,其阻礙更不容低估。未來20年資源沖擊的形態將與歷史上不時出現的沖擊大相徑庭。目前全球18億中產階級消費者,20年後,此一群體將猛增30億人,由此大大增加瞭對不同資源的需求。屆時需求巨增,但尋找供給新來源和開發資源的挑戰卻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盡管主要資源業出現技術改善,但也隻是杯水車薪。挑戰更為艱巨的另一項就是資源之間關聯性更為密切,隻要一種資源出現短缺和價格波動,其他資源就會迅速受到牽連,加深風險。此外,增加資源消耗所導致的環境惡化,也讓資源供應體系更為脆弱、易受波及,其中糧食體系的脆弱性顯而易見。不僅僅是糧食,例如一旦降雨形態改變、用水增加,不隻是貢獻17%供電的水力發電受到牽連,火力發電廠和其他用水密集的能源獲取方式也都難逃沖擊。最後,對全球眾多人口無法取得能源、用水、食物,以滿足基本需求的擔憂日漸加深。本研究的觀點是,在增加供給的同時,需要實現資源在獲取、轉換和使用上的生產力大躍進,未來20年才可能避免出現資源匱乏。好消息是,我們找到瞭機會,足以增加供給、提高生產力,克服資源挑戰。目前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公私部門能否落實所需步驟,確實快速掌握這些機會,避免未來資源價格更高、波動性更大,出現不可逆的環境破壞。我們的分析顯示,改善資源生產力的現行措施將可滿足2030年將近30%的資源需求。這些措施可完全抵消在基本情境下未來20年預期新增的土地需求,滿足80%預期新增的能源需求、60%預期增加的水資源需求,以及25%預期增加的鋼鐵需求。我們預估2030年與這些改善生產力機會相關的社會價值總計將達2.9萬億美元,包括所節省資源的市場價值,此系以目前價格計算,尚未納入環境效益和補貼經費。假設每噸碳價格30美元,同時取消能源、農業、水資源補貼,廢除能源稅,此機會的價值將提高至3.7萬億美元。從改善建築能效,到改用高效灌溉方式,我們發現以下15個機會領域就能實現這一生產力價值的75%。這將有可能與20世紀勞動力革命獲得的成就相提並論。不過,要把握這些機會絕非易事,我們估計其中隻有20%為較易獲得,約40%的機會在實施過程障礙重重。當然,如果資源價格不斷大幅攀升,市場作用力勢必會努力提升資源生產力。單單提升生產力不足以滿足未來20年可能出現的需求規模,同時必須增加供給。以能源為例,新增供給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會來自如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快速發展。盡管增加供給、提高資源生產力可滿足預估的全球資源需求,但可能還不足以在無可避免的攝氏兩度之外,阻止進一步的全球變暖,也無法減緩影響許多國傢和地區的資源貧困問題。可能需進一步改變資源供給來源組合,增加投資,才能真正應對來自氣候變遷和資源貧困的挑戰。此一投資本身就可能帶來成本的漸進變化,例如我們的研究顯示,加速可再生能源技術升級,可迅速降低成本,好比太陽能的生產價格在2020年可降低到每瓦1美元,比2007年每瓦8美元、2010年每瓦4美元低得多。實現所需的生產力改善,獲得所需的供給成長,是一項既龐大又復雜的任務,實施起來絕非輕而易舉,擺在前面的是一條阻礙重重的道路。要克服這些障礙,必須在地方、全國、地區、全球各層級展開行動,改革組織形態和機制,應對資源體系之間關聯性更強的特性,發展出協調性更高的方式,應對資源挑戰,處理資源議題。除瞭資源管理必須轉向整合度更高的方式,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考慮在三大領域采取行動,應對資源挑戰。首先,回顧歷史可知,那些強勁、可持續的價格信號是改善資源體系績效的主要驅動因素。政府需要考慮取消高達1萬多億美元包括能源和水等資源補貼,雖然此舉看似降低瞭民眾的使用價格,事實上鼓勵瞭他們不節約使用資源商品。為瞭應對氣候變遷,政府也需要通過碳定價等機制,使得資源價格真實反映對環境的影響成本。其次,雖然修正價格有助於應對資源挑戰,但仍需采取行動確保有充分資金,以解決與財產權、獎勵議題和創新相關的市場失靈問題。再次,當社會面對資源挑戰時,公共政策有助於強化社會長期韌性,諸如采取措施提高對於資源相關風險和機會的認知,建立妥善的安全網,減緩這些風險對社會最貧困群體的沖擊,教育消費者和企業改變行為,適應當前資源受限的實際情況,增加取得現代能源,改善最弱勢群體的經濟狀況。新時代同時為企業帶來機會和風險。大多數產業的企業從上世紀下滑的資源價格中受益,令企業得以專註資本和勞動力的生產力。但未來20年,資源相關趨勢將影響多個產業的競爭態勢,企業戰略需要更加關註資源生產力,采取更為聯合的方式,瞭解資源會如何影響利潤,貢獻新成長,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機會,引發資源供給新風險,導致競爭不對稱,並改變整體立法背景。本報告將分七部分概述我們的主要發現結果。1.20世紀逐漸降低的資源價格推動瞭全球經濟增長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指標衡量,20世紀主要資源按實際計算的價格下跌瞭將近一半。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畢竟20世紀全球人口增長瞭4倍之多,全球經濟產出大約提高瞭20倍,代表對不同資源的需求劇增600%至2000%。資源價格下滑是由於科技進展迅速,以及發現新的低成本供應來源。此外,在某些情況下,資源定價並未真實反映出生產的完全成本(例如能源補貼或未定價的水資源)和資源使用相關的環境效應(例如碳排放)。2.全球或將邁入資源價格高漲震蕩的時代隨著資源商品需求旺盛,單單過去十年就扭轉瞭資源價格百年來的跌勢。除瞭上世紀70年代,當今資源價格的波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未來20年的資源挑戰在以下五大方面與以往挑戰大不相同:(1)未來20年,中產階級消費者數量將新增30億人。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快速,推動未來20年全球經中產階級消費者增加30億人之多。印度和中國的成長是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其速度是英國在工業革命時期改善平均收入速度的10倍左右,規模則是當時英國的200倍。中產階層消費者將增加對汽車的需求,我們預測,至2030年全球汽車數量將倍增達17億輛。他們有能力負擔更高的營養水平,未來20年印度人攝取的熱量將增加20%,中國人攝取的肉類可能將提高40%,達到每年75公斤(165磅,仍遠低於美國人的攝取水平)。新興中產階級的需求也將引發全球城市基礎建設的大規模擴張,尤其是發展中國傢。中國每年新增的建築面積可能是美國芝加哥市所有住宅和商業用地的2.5倍,印度每年新增的建築面積則相當於一個芝加哥市。(2)屆時需求巨增,但尋找新供給來源和開發資源的挑戰卻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我們的分析表明,在未來20年內,大部分資源不太可能出現絕對性短缺。歷史顯示不論在任何情況,政府、企業、消費者對於原材料可能出現短缺風險的預期,隻會有效推動創新。不過,當今供給面越來越難以對不斷攀升的需求作出反應,預示著未來小小的需求變動引發的波動將更大。我們相信此趨勢將會持續下去,畢竟許多資源的長期邊際成本也不在斷上漲,這是由於供給加速消耗,除瞭眾所周知的天然氣和再生能源,其他新供給來源往往位於較難接近、生產力較低的地點。可行的石油開采方案規模大多比以往小,且成本更高——平均每座油井的實際成本在過去十年增加瞭1倍。而在新礦藏的開采上,盡管開采支出增長瞭4倍,開采量卻大致持平。另外,用水需求增加,預示著某些國傢來自重力排註或去鹽化等來源供給的邊際成本會大幅攀升。隨著城市化以空前規模邁進,城市的新建和擴建到瞭2030年可能會吞蝕多達3000萬公頃最肥沃的農田,相當於目前可耕作土地的2%。(3)資源之間連接日深。過去十年,各種資源的價格和波動性讓資源之間的連接日益緊密,某種資源的短缺和價格波動很快會影響其他資源。當前資源價格之間的關聯性比上世紀任何一個時期都來得密切,而且許多因素互相作用不斷加深連接。舉例來說,水能源出現緊張歸因於地下水位下降、去鹽化增加,以及大規模地表調水工程的發展(如中國南北水調工程每年調動450億立方米的用水)。非常規能源來源將需要更多資源的投入(如鋼),產業數據顯示非常規方法(如水平鉆井)使用的鋼量是傳統垂直鉆井的4倍有餘。未來發展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這些連接,假使碳每噸價格為30美元,通過能源生產或運輸的產品,總成本中能源所占的比例將更高。(4)環境因素制約瞭生產。土壤侵蝕、地下水過度開采、海洋酸化、森林砍伐、魚種減少、無法預估的氣候變遷風險加成作用和其他環境效應,提高瞭資源生產和更廣泛經濟活動的限制。以魚種為例,聯合國糧農組織預估目前有25%的魚種過度捕撈,另有50%的魚種屬於完全捕撈。氣候適應經濟學工作組的一項最新研究重點考察瞭目前氣候型態和2030年氣候變遷情境可能對經濟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目前氣候型態將導致某些地區面臨GDP每年下滑1%至12%的風險。生態系統暨生物多樣性經濟學(TEEB)估計全球剩下的自然地區,將有11%可能會在2050年前消失,主要是由於土地轉為農業用途,這將對許多產業帶來經濟影響,例如醫療產業中的制藥業大量利用生物多樣性,所有目前可得的抗癌藥物中,42%為天然藥物,34%為半天然藥物。(5)對於資源分配不平等的擔憂加劇,也將促使人們采取行動。預估目前全球仍有13億人口無電可用,27億人口以傳統生物能源烹煮食物,約9.25億人口營養不良,約8.84億人口缺乏基本用水。如此龐大的能源、用水、食物供應基本需求缺乏,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主要資源的市場緊縮、價格上漲、需求增加,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各家銀行信貸房貸利率比較表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信用貸款貸款率利任何問題免費諮詢放緩,殃及人民福利(尤其是低收入民眾),增加公共財政壓力,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商品價格上揚增加瞭制造商生產成本,降低瞭傢庭的選擇性消費。當然,主要資源出口國經濟將受惠於資源價格上漲,但卻不太可能完全抵消對商品進口國傢產生的負面沖擊。整體而言,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和企業調整適應漲價,可能對於全球短期經濟產生負面沖擊。高價格是一個問題,價格波動是另一個問題。資源價格的波動性變大,不確定性提高,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讓企業對投資卻步,或決定延緩投資,因而增加瞭防范資源相關風險的成本。資源價格上漲會對(城市和農村)貧困人群造成嚴重沖擊,畢竟這一群體的能源和食物支出比例較高。以印度農村貧困人口為例,食物支出約占傢庭收入60%,能源支出占瞭12%。世界銀行估計近期糧食價格的上漲,令全球4,400萬人在2010年後半年陷入貧困(盡管某些農戶從高漲的糧食價格中受惠,但通常是規模較大的農業生產商獲益)。尤其要註意的是,未來20年,全球新增的30億中產階級人口也會受到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的波及。按每天10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產階級的食物支出比例將達35%,能源支出將至少占10%。糧食和能源價格隻要上漲20%,代表餘下可購買其他商品服務的收入將減少16%。大量學術研究發現,社會動亂與驟漲的糧食價格往往脫不瞭關系。2007年、2008年糧食價格的上揚引發48個國傢的抗議和暴動,2011年也出現幾波類似動亂。許多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傢的政府逐漸發現,由於資源需求增加、價格高漲,本已吃緊的公共財政將更為窘迫。許多國傢目前對資源進行補貼,因此會受到價格上漲的直接沖擊。時至今日,各國政府補貼資源消耗的經費高達1.1萬億美元,許多國傢承諾的能源補貼為GDP的5%以上。3.必須大幅增加供給才能滿足未來需求在本研究中,我們探討瞭面臨持續嚴峻的資源需求時可能考慮的三種應變之道。第一個假設情境是供給擴張,也就是假設資源生產力的增長低於我們的基本預測,要滿足需求隻能靠擴張產能。在此情境下,關鍵資源的供給為瞭滿足日漸擴大的全球需求而擴張,避免瞭現有供給被耗盡。在此我們必須強調,不論是在此情境或是其他假設情境下,我們都不考慮動態因素(例如價格因需求增加而飆升)來抑制需求。水和土地可能是供給面最大的挑戰。我們估計未來20年水和土地的增加速度必須要比過去20年分別提高140%和250%。這樣的擴張速度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在此情境下,2030年的用水量將增加185萬噸,較目前水平多出30%。退化的森林將增加1.4億至1.75億公頃。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增加660億噸,根據一些預測,這些數值或將造成在本世紀末之前全球平均升溫5攝氏度。這樣的擴張速度還將面臨資本、基礎建設和地緣政治的挑戰。假設沒有例外的特定部門通貨膨脹,滿足未來對鋼鐵、水、農產品和能源的需求,每年需要大約3萬億美元的資金投資。這比近期多出1萬億美元,且屆時全球資本成本可能將越來越高。此外我們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來協助居民眾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可能影響,所投入的資金也可能將用來應付洪水與沙漠化的風險。有關這部分額外投資的金額,各機構的預測差異頗大,從每年不足500億美元到超過1500億美元都有。除瞭龐大的額外資本要求,擴張供給也存在著實施和政治上的難度。例如,將近一半的新銅礦項目是在政治風險度極高的國傢。超過八成未開發可耕地位於基礎建設不足或有政治風險的國傢。供應鏈瓶頸也是一大風險,因為它可能增加供給擴張的成本,延長相關工作進程,造成進度嚴重滯後,提高瞭投資人的風險。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可以開創新的供給來源。頁巖氣就是一個例子。在美國,頁巖氣因為水平鉆井技術的進步得到快速發展。頁巖氣在美國整體天然氣供給的占比已從2000年的2%竄升至2009年的16%。這樣的發展支持瞭電價調低,也在全美四個主要頁巖氣產地創造瞭26萬個工作崗位。頁巖氣未來在全球主要能源結構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天然氣黃金年代”假設情境,頁巖氣在主要能源結構中的天然氣貢獻度將從目前的22%提高到2030年的25%。然而,頁巖氣生產對空氣、水源和土地造成潛在的環境影響風險,目前尚未完全被瞭解。這些風險造成五個國傢叫停頁巖氣生產。供給的快速擴張可能帶來機會,也可能形成挑戰。如果能明智地利用資源需求,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傢將有機會翻身。在此情況下,最可能受到負面影響的將是天然資源高度依賴進口和經濟結構屬於資源密集型的國傢——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和印度,及其他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傢。中國和印度在2030年的谷物需求將分別有5%和15%依賴進口,而2010年這兩國還是谷物商品凈出口國。4.資源生產力的微幅調整是可行的我們可以開發各種各樣的機會來刺激資源的開采、轉換與終端使用。第二個假設情境——生產力提升——采納第一個情境的生產力增長率假設,再加上各種刺激資源生產力的機會,來填補剩餘的供給不足。能源、土地、水源和原材料等方面的機會可以應對30%的2030年總體需求。如果能實現所有提高資源生產力的機會——包括采用一些較難的杠桿,2030年可以為全社會每年節省2.9萬億美元的成本(以目前價格來計算的話)。如果假設每噸碳價為30美元,能源、農業和水力補貼也被取消,能源稅也完全不征收的話,生產力提升機會的整體價值可增加到3.7萬億美元。目前各國政府很少在國傢成本中為水力資源定價,同時高額補貼能源和農業,全球碳價格也付之闕如。如果未來的能源市場價格超過今日價格,所產生效益的整體金額會更高。在所有可行的機會中,70%的內部回報率 (IRR) 超過10% (以目前價格計算)。如果將資源使用的外部性和補貼等因素考慮在內,這個比例可以提高至80%。如果不含能源稅,且假設社會折價率為4%,那麼該比例可以再上升至90%。在生產力提升情境中,能源安全的顧慮可能將消除一部分。英國皇傢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研究發現,目前至2030年,亞太地區和歐洲可能必須依賴進口才能滿足80%的石油需求。但是在生產力提升情境中,石油需求將比其他情況低20% (每日0.83億桶 vs.1.03億桶)。石油到2030年仍將在公路運輸的燃料需求中占79% (目前的占比是96%)。如果2030年以前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產與使用能顯著提高,且電力部門結構出現大規模轉變,石油發電完全被排除,那麼石油需求可以每天再減少700萬桶,即從8,300萬桶降至7,600萬桶。這將使石油在道路運輸能源中的占比降至63%,不足的部分由生物燃料 (23%)、電力 (13%) 和其他燃料 (1%) 補足。碳排放在2030年將減少至每年480億噸,距離450ppm (parts per million)的目標已經挺進一半,在450ppm的情況下,2030年的碳排放將僅達350億噸。小型農場與大型農場的產量提高,加上其他生產力提升機會 (例如減少食物浪費),將使耕地需求從目前的3.25億減少至2.15億公頃。這將為生物多樣性帶來更廣泛的效益,而且由於靠雨水灌溉的土地生產力提高,靠人工灌溉的土地的糧食產量也有所增加,用水量將跟著大減。食物與能源在轉換過程和終端使用的生產力提高,造成需求減少,這有助於降低兩者的價格,創造多種多樣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對於適應氣候變遷所需的投資,也將受到影響而或多或少有所縮減。提高生產力所需的9000億美元投資,可以創造900萬至2500萬個工作崗位。更長期來看,這項投資可能減少資源價格的波動,進而降低不確定性,鼓勵投資,並刺激新一波的長期投資。通過減少資源進口的開支、提高企業成本競爭力,生產力提升機會也將有助於強化許多資源凈進口經濟體的貿易平衡。為瞭確定各項資源生產力提升舉措的優先級,我們開發瞭一張綜合的資源生產力成本曲線。其中將超過130項可能的資源生產力措施歸類為機會區,優先挑出前15大措施 (在總資源生產力提升效益的占比總共達75%)。前三大措施將實現三分之一的總潛在效益。雖然各項機會都有一個主要的受益資源,但也常有橫跨多個資源的溢出效益產生,包括碳在內。這15項機會分別是:(1)建築能效(2)增加大型農場的產量(3)減少食物浪費(4)減少市政用水漏損(5)城市緊湊化(6)提高鋼鐵業能效(7)增加小型農場的產量(8)提高運輸能效(9)提高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滲透率(10)降低土地退化(11)改善鋼材的終端使用效率(12)增加石油與煤的開采(13)改善灌溉技術(14)公路貨運改為鐵路和船運(15)提高發電廠效率頁巖氣和再生能源不包含在本分析中,因為我們將之視為新供給來源而非改善資源開采、轉換和終端使用的機會。非傳統汽油 (包含頁巖氣) 和再生能源的潛在資源效益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但根據初步推算,其規模應該可以排進前十大機會中。在非傳統汽油方面,天然氣價格的降低以及部分額外碳效益可以在2030年創造每年5,000億美元的節省。至於可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和地熱僅僅靠減碳就能創造每年1350億美元的節省 (假設碳價格為每噸30美元)。還有其他難以量化的效益,如針對高度波動的燃料價格提供避險、比目前使用化石燃料來得低的健康成本。最後,如果可再生能源有新的技術突破,總節省金額將再增加750億美元。5.需額外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和無差別的能源供給渠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稱,光靠提升能源生產力不足以達到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450ppm的目標,這是把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的相關條件。因此本報告提出第三個假設情境——氣候變化情境。要達到450 ppm關卡,2030年的碳排放目標就必須從生產力提升情境所假設的每年480億噸降低至350億噸。因此用電結構必須從高碳電力(如煤)大幅轉向通過可再生能源產生的低碳電力,公路運輸的生物燃料產量也必須增加。同時也必須通過增加造林(目前估計全球超過20億公頃)、改善林地管理以及增加牧地生產力等措施,來進一步降低土地使用的碳排放。視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速度而定,未來20年需每年比生產力提升情境多投入2600億至3700億美元,才能落實此計劃。這僅為目前化石燃料補貼的60%至90%,並且還有助於減少適應氣候變化所需的投資。所謂的無差別能源供給渠道,是指提供所有人清潔、可靠、負擔得起的能源服務,用以烹煮、供暖、照明和通訊,若以每人每年250kw/h到500kw/h的“基本”情況為例,未來20年需要每年約500億美元的投入。這對經濟增長和教育有著龐大的貢獻 (比方說貧困地區兒童夜間可以學習),且能加速科技滲入較貧困的農村地區。不過因為無差別供給而導致能源需求的增加,也會使得碳排放增加零點幾個百分比。6.解決能源議題必須從改變制度化的觀念和機制開始做起政策制定者要如何在這復雜的迷宮中找到出路呢?要克服眼前的障礙,就必須建立新的組織心態和機制,將系統化的資源管理方式交叉建立在組織中,並納入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相關核心部分——能源、水利、農業——可能需要額外資源來協助處理眼前的挑戰。許多政府不傾向用整合的方式處理資源議題。例如與水相關的議題通常圍繞在水利、農業、城市發展和環境 (例如河川質量)等部門間。土地使用議題則往往由中央政府層級的農業、漁業和環境部委處理,但許多其他利益相關方分佈在省和地區層級。至於土地使用,許多政府仍面臨難題,無法建立一套協作機制,用單一完整的程序來輔助可持續的農村和農業發展、減少林地濫墾和提高食物安全。有時國際發展協助系統可能會加重這種情形,因為國際組織有許多各自專註於自己專門議題的下屬機構。以單個部門為主導的分散型組織形式會使政府面臨無法有效將機會優先排序的風險。我們在本報告中所強調的15個優先機會,似乎並沒有關註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討論。審視相關媒體報導會發現,有關資源生產力提高機會的篇幅十分有限。本報告所發現最大的機會是建築能效,這方面的確占據不少媒體版面,但其他領域像是食物浪費和提高大型農場產量,雖然其潛在成效十分顯著,得到的媒體關註卻是少之又少。除瞭轉變組織心態和機制,政府部門也應考慮以下三方面的行動:第一,必須加強而非挫傷市場信號;第二,各種非價格相關的市場失調必須被矯正;第三,必須增強社會的長期耐力。A.強化價格信號雖然捕捉為數眾多的生產力提升機會能為社會帶來可觀的效益,但許多機會對民間投資人來說並不具吸引力。這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當資源價格處於高度波動時,未來價格演進的不確定性會讓投資人難以判斷其投資的回報率,這將成為阻止投資的因素;另一個原因是許多國傢的財政制度事實上是資源有效使用的不利因素,因為全球每年的資源補貼高達1萬億美元以上,而對於碳排放這類產生環境影響,市場往往未能給出一個定價。如果將農業、能源和水利補貼取消,同時將碳排放定價為每噸30美元,資源生產力提升機會對民間投資人的吸引力將大為提高。最後,政府是否應提供資助給可再生能源這類的機會,相關疑慮依然存在,這也意味著投資人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來彌補這方面的風險。政府如能設立穩定有效的政策制度來強化市場信號,確保足夠的回報吸引民間投資人,就可從中受惠。B.應對(非價格)市場失調政府可以積極消除各種與價格無關的障礙。缺乏清晰的產權,尤其是農林業,是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加強公共資源治理與規劃的障礙。許多可獲利的能效機會都是因為制度因素而未能落實,例如房東必須負擔高能效隔熱設施的成本,但享受到便宜能源賬單的卻是租客。政府的效率標準可以有效消除此類障礙,且這麼做的成本很低,但相關標準的設計必須能鼓勵,而非阻礙瞭市場導向的創新。資金渠道也是一個需克服的重大障礙,因為實現資源革命大部分在資本市場開發程度較低的發展中國傢,70%至85%提升資源生產力的機會都在發展中國傢。有許多機制,包括貸款擔保和其他風險分攤工具能鼓勵金融機構放款。跨國開發銀行也能有效提供優惠貸款和混合貸款。有些政府也開始鼓勵能源服務公司、按揭公司和承銷公司合作,將彼此的技術專業和長期融資結合起來。新形監管和國傢風險保險也是必要的。協助實現創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的生產力分析是以目前已能使用的技術為基礎。但要應付2030年以後的資源挑戰需要更多創新技術。資源相關的創新方案,其配套措施有許多是與整體經濟相吻合的: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激烈的競爭、更開放的國際貿易規范和完善的金融體系。排除阻礙創新的路障固然重要,擴大相關資源研發投資更是必須。政府采購規定可以支持綠色技術的擴張,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投資於相關基建,例如利用智能電網將電動車的高滲透率與再生電力的部署連接起來。C.培養社會的長期耐力社會在面對資源挑戰時必須加強長期的耐力,提高對資源相關風險和機會的意識,建立合適的安全網來減輕這些風險對最貧困人群的沖擊,並教育消費者和企業正視當前資源短缺的現實,調整自身行為。橫跨所有資源的所謂有效早期預警系統並不存在,因此無法給予投資人有關供需和潛在風險的必要國傢與綜合國際情報。要建立這樣的系統,需投入高額的公共投資以捕捉有關資源、環境健康指標、氣候系統動態的主要可用數據,以及用來分析經濟增長、資源系統與環境之間動態關系所需的復雜建模工具。遠程感應工具的進步和大數據管理將有助於此。加強與主要生產力提升機會相關的指標,也能獲取龐大效益。政府還可通過建立強制傢電能效標桿,以及擴大最佳實踐的跨區域和跨城市分享機制(例如C40城市論壇),來協助企業和傢庭獲取有關生產力提升機會的信息。提高資源獲取渠道是整個社會在面對資源相關趨勢時適應性更強的一個重要元素。要讓全球每人每年能有250kw/h到500kw/h“基本”用電量的能源使用渠道,未來20年需要的成本大約不到500億美元。與之伴隨而來的,是社會保護機制的擴大以及對重要保護體制彈性的投資,這樣我們才能更有效的處理資源和氣候相關沖擊。當人們改變舊的思維方式,進而改變行為,變革才最有希望發生。在許多發達國傢,除瞭20%至30%的社會最底層傢庭,資源價格隻占全部傢庭預算的極小部分。換句話說,在價格信號之外我們還需要其他行動來改變人們對資源使用所做的選擇。本報告明確瞭改變行為的四大關鍵要素:第一,行為的改變必須要有明確的示范和領導層的以身作則。比如摩洛哥根據該國的新合同農耕方式協助建立轉型推出的試點計劃。第二,除瞭30億新增中產階級消費者,政府可以選擇OECD經濟體中更為富裕的消費者,加強他們對可持續性議題的信念與理解。這些人的資源足跡是新中產階級的好幾倍。例如,在北美與大洋洲,消費者購買的蔬果有1/3最後被丟棄;第三,獎勵誘因和正式機制可以鼓勵變革,特別是通過在過渡期間減輕對部分利益相關方的負面影響。丹麥能源稅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補償(有條件的視能源生產力的改善目標達標率)受影響最深的幾個行業;第四,必須開發新的人才與技能來支持行為改變。例如,在澳洲水利改革期間,當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培訓農民提高水源效率相關技術。7.企業應考慮如何調整戰略,以反映資源相關風險和機會20世紀大多數時候,民營企業的戰略和商業模式規劃都是建立在這一不言自明的假設上:資源價格的實際成本會保持長期穩定甚至下跌。結果就是企業一直致力於提高勞動力和資本生產力。但是企業現在必須將戰略和運營重心放在資源生產力上。成功提高資源生產力,就有可能開發結構性成本優勢,改善其捕捉新增長機會的能力,尤其是在資源稀少、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市場。資源生產力的提升對於直接面對客戶的企業來說將有著特別顯著的效益,包括消費產品、消費電子和零售業。對於資源供應企業來說,資源價格的提高未必會在景氣循環周期中轉換成較高的利潤,但是資源價格攀升幾乎一定會導致政府采取監管行動,以及對上遊的資源征稅。資源相關趨勢的戰略意義很可能對每個部門都不一樣。但即使如此,企業如果能更系統化地瞭解資源如何影響其利潤、創造新的增長機會與顛覆性技術,以及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和監管構成的新壓力,必將從中獲益。行業領導人可以更進一步努力制定行業標準,提高整個供應鏈上資源生產力的透明度,改善該行業環境足跡的端對端衡量。三位作者任職於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6-12/142377759.html

台北市辦門號拿現金民間信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信貸代墊款銀行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rin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